——听说周子刚将与中国当代书画名流张海、刘大为、赵立凡三位先生和一位年轻的书画家周志刚合作出版《东方艺术五大人物》书画集,颇感惊喜,得友人之便,印刷前有幸饱览了五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,先睹为快。我佩服画集的策划者慧眼识英雄,在画家的选择编排上极具创意,全景展示了当今画坛上备受瞩目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创作成就,体现了老一代艺术家成人之美,甘当绿叶,提携后人的高风亮节;又不拘一格,推陈出新,力捧创新者,给新人一席之地。
——艺术发展要根深叶茂,就需要艺术家们胸怀宽广,大胆创新,百花齐放,创造一个“木秀于林,风必呼之”的良好氛围,促进民族艺术的多元化发展,为美丽中国,锦上添花。
——艺术是时代的产物,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代社会、经济、文化的发展变迁,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。艺术家要抓住历史机遇,竞献才艺,奉献最新最美的华彩篇章!
——《东方艺术五大人物》书画集的问世,率先为实现中国梦增添了一抹浓浓的绿意。
——在这本画集里,周子刚弃笔用手创作了近30幅泼墨山水画,格外引人注目,独特的造型,潇洒的笔墨,深远的意境和“淡妆浓抹总相宜”的色彩,给人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,令人耳目一新。
——因他是戴着手套,用双手绘画,所以人送雅号“中国圣手书画第一人”。
——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,因他画法别致,观赏他的画,一定要用放大镜看才更有趣,镜下的仙山胜景“一览众山小”, 意味无穷,越看越有趣,越品越有味。
——他的开篇之作《深山藏高古,画里有乾坤》,初看两山相对,别无二致,细瞧,站在山巅上的两位圣贤坐而论道,煌煌万言的气势跃然纸上。拿起放大镜一一照过后,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,仙人洞里,见不到“高祖斩蛇”、“狗咬赵盾”、“虎吃大牛”、“管仲射桓公”的残酷场面,呈现的只有凤舞龙潜、虎啸狮奔、马驰牛走、百物交错的欢乐场景。
——一座山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,一个和谐的世界,一个美满的家,蕴藏着丰富的内容智慧,只有向往美好,心中有梦的人,才会意气风发地去描绘、去表现、去宣泄,去创造。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声”,镜下的梦里乾坤,人间仙境,万物相生,人兽相容,和谐共处,诗情画意般展现了画家眼中的山水、事物和人情。你不用放大镜仔细观赏,用心灵体验,怎能深刻理解其中的玄妙和丰富内涵呢?
——周子刚 笔下的山水,洒满明媚的阳光和理性的光辉,无论是《百鸟和鸣奏新篇》的五彩缤纷,还是《绵绵青山竞春秀》的山河秀美,“水墨自与诗争妍” 的美妙景色,不正是我们理想的家园吗?
——当意象和笔墨水乳交融,情景合一时,就会产生神奇的特效。看他的《蓝色山川意无穷》和《无限风光在奇峰》,想象着桃花山上,水帘洞前,飞流直泄的悬崖,竞有一仙人坐在白虎的背上,龙吟着天籁之音,断崖边亭台楼阁半隐半现,云雾中,传说的先哲和高僧,在抚琴、谈经、对弈,诠释着历史的典故和人间的悲欢离合 。
——中国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产物,历史悠久,独树一帜,深受儒、道、禅等哲学思想的影响,非常独特,逐渐形成了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风采,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与创造力。潘天寿先生讲“东方艺术的基础是哲学”,非常精辟,如果不深入到中华民族的哲学、宗教、文化、独特的智慧里去,很难认清象书法、绘画、篆刻、根雕、盆景这些中国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。
——做为民族瑰宝艺术的中国水墨山水画,蜚声海外,甚至受到了欧洲人的追捧与模仿,在英法等国还刮起过一阵“中国风”。但也曾有不少西方人误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问题,黑乎乎的一团水墨,没有色彩,没有好看的造型,好端端的东西被折磨的七歪八扭,一株要死没死的枯木,几片绿叶,有什么好看的,难道中国人的审美观有问题吗?回答当然不是!这不是“病”,恰恰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,只是外国人对此了解的不多、不深、不透罢了。中国水墨写意画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艺术的一次转型和变革。
——倘若今天,他们要是看见了周子刚的 泼墨山水画, 就不会误解了,反而会倍感亲切。因为这些画里有许多他们渴望的元素,犹如欧洲的印象画派,富于热情和想象。对生命的热爱,对自然的讴歌,都尽显浪漫主义的情怀和无疆的大爱。
——中国传统绘画重在写意传神,讲究含蓄,讲究空灵,讲究诗情画意,写万物之生意,写作者之意趣;抒发心中之意,传精神世界之神。以凝练的笔墨抒发创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感悟。“图目前之景,含不尽之意”。《绿水青山任我行》出神入化地描绘出一幅绿意浓厚,无限生机,长盛不衰的山河图景,生动地表现出古老中华,再现青春,充满活力,复兴有望的意境。作者向往美好,期望人人都置身在绿色的生态环境中,过着多彩多姿的生活。
——周子刚创作的“泼墨山水画”,将书法和绘画融为一体,互为映衬,《蓝色青山奏鸣曲》用蓝、青、黑、黄等颜色,层层加深,“山形步步移”,将书法的挥洒,绘画的点染有机结合,挥洒出一种远山圣贤身姿各异,近山水龙吟的意境,彰显出其艺术功力强盛,具有过人的天赋和创意,对色彩和意象的运用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 。
——周子刚痴迷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突破,他从师法宋徽宗、黄公望、董其昌、周敦颐、齐白石,到师法自然,师法生活,形成了自己“迹寓而神化”的独特画风,自成一体,无论是龙字书写的变化多端,还是刚刚推出的“泼墨山水画”,不拘一格,抒写心中激荡的情怀。
——无论是高耸的山峰,还是险峻陡峭的峰峦,山色空蒙雨亦奇,奇崛处不是树木挺拔,就是野花绽放,神兽频出,奇山俊景,绿水青山中 ,历史得到延续,文化得到传播。
——为有源头活水来,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,促使他涉猎广泛,与高僧大师为友,广结善缘,努力修行自己,在耳濡目染中,悟出许多人世间的真谛,所以他的 泼墨山水画 禅味十足,富有许多哲理,引领我们一起神游大千世界,领略天地间的喜怒哀乐。具有“安顿人心、净化心灵”的教化作用。“欲得山川之气,领略精神”还需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。观赏周子刚的“泼墨山水画”,一方面用放大镜看其“形质”,另一面还 要用心体验“精神”,凝神静思,展开想象的翅膀,感悟历史的春夏秋冬与人间现实的悲欢离合。画面上的山川河流、树木植被、走兽飞禽,既有自然之势,又有人物之质。在“似与不似”间,隐藏着大千世界,大有“菩萨处处在”,“代山川而言”的艺术效果。仿佛神仙、鸟兽都在与我们谈天说地,化解我们的烦恼,成为与观者“对话”的“灵动水墨画”,不但妙趣横生,更是独树一帜,甚至有人赞它是 能治“病”的画。
——今天的人,见多识广,生活富裕,易得的常见病就是浮躁,这不是医药能治愈的,心病需心医。周子刚的画就是医心的一剂良药,观赏他的山水画,犹如品茗读书一般,让人心静如水。画面上咏叹着许多心灵对话的故事。一座山就是一个和谐的家,一个圆满的世界。他 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震撼的艺术,更是让人们在“润物细无声中”,修身养性,体验美好事物的春风化雨。
——周子刚的“泼墨山水画”,看似随意潇洒的几笔,在赤橙黄绿青蓝紫中,隐藏着天地间万物神奇与芸芸众生相。“看之容易作之难”,为了将澎湃的激情顷刻间宣泄在纸上,他索性扔掉墨笔,直接用手在宣纸上涂抹,“手挥五弦”,弹指一挥间,天然美景跃然纸上, 给人以无限遐想。“虽出于手,实在于心。”所以,他的 “ 泼墨山水画”,是他灵光一现的记载,具有不可复制性,自然成为世界唯一的孤品。
——处于成长期的周子刚,善于继承,走在艺术的结点时,他总能融会贯通,大胆创新,推陈出新,受人关注。为 作品的升值积淀着难得的物质基础。一副小小的绘画手套,被他扔掉后,即刻有人拾起收藏,甚至金不换,因为这是绘画那“唯一画”的唯一一副手套,物以稀为贵,天下独一无二的“创意神手”,有谁又能估量出其未来的价值呢?
——周子刚性格直爽,为人谦逊,行事低调,虽有天赋,却不恃才放旷,一心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,努力要求自己登高望远,欲穷千里目。 用书画作品为社会大众服务,他曾以出类拔萃的书法“马到成功”、神龙百态舞中华而享誉社会,脱颖而出,受到专家和公众的好评,奠定了其在业界的独特地位。
——周子刚是一位有良知的书画家,懂得珍惜与感恩,热衷公益事业,曾无数次向社会各界捐赠精品书画。他关注民生,倡导环保,祈祷国泰民安,希望创作出又多又好的艺术作品,回报社会。
——社会的发展,生活的富裕,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触艺术,见多识广,从量变到质变,逐渐成为艺术的鉴赏者, 自然 希望常 见常新,这给艺术家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只有不断努力,不断创新,才能被公众和社会所接受并认可。
——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讲得好:“当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产生出一种新的艺术时,总会有一二个天才人物应运而生”, 大千世界 , 无奇不有,艺术之林,创意无限, 我们期待着 周子刚最终成为这样一位幸运儿!
作者:木子小语
2013年7月 |